超级国产综合在线_亚洲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_伊人亚洲综合网色aⅴ_日本永久精品视频在线观看

寒潮來襲,推薦3個驅寒保暖方法,助你溫暖過冬→
2023-12-15 16:10:09


近日,寒潮攜風雨來襲,蘇州進入“速凍”模式,一夜之間氣溫驟降。預計15-17日我市將有一次明顯大風降溫過程,17日早晨最低氣溫將達零下5℃、有嚴重冰凍。


微信圖片_20231215161128.jpg


面對這場“斷崖式”降溫,除了多穿點,還有哪些方法可以幫助我們驅寒保暖呢?


接下來為大家介紹一些中醫(yī)的驅寒保暖方法!


1

艾灸驅寒


人體當中存在很多“保暖穴位”,通過反復的按摩刺激、熱敷或艾灸后,可起到調和陰陽、溫經驅寒、溫陽補氣之功效,接下來為大家提供幾個常用的保暖穴位:


640.jpg


1、關元穴:位于肚臍下3寸(手指并攏4橫指為3寸),為任脈與足三陰經交會穴。有培腎固本、補益元氣的功效。關元穴與神闕緊挨著,這兩個穴位非常方便可一起艾灸或熱敷。


2、命門穴:俯臥后位于第二、三腰椎棘突間。后背是人體督脈的循行之處,督脈被稱為“陽脈之?!?,總督一身之陽經,具有調節(jié)陽經氣血的作用。背部還是足太陽膀胱經循行的主要部位,足太陽膀胱經主一身之表,起著防御外邪入侵的屏障作用。


3、至陽穴:位于位于背部,后正中線上,第七胸椎棘突下凹陷中。是督脈氣血在此吸熱后化為天部陽氣,是陽氣最盛的地方,也是讓陽氣通行的重要穴位,按摩刺激可以振奮宣發(fā)全身陽氣、疏通經血。

 

當然對于特別怕冷的人,還是推薦大家來李良濟試試鋪姜灸!


鋪姜灸是在人體督脈的脊柱段,施以隔藥,隔姜灸的一種中醫(yī)外治法,它施灸面廣,火氣足,溫通力強,非一般灸法所及,是目前灸療中施灸范圍較大、一次灸療時間較長的灸法。能溫、通、調、補,對臟腑之虛、寒、濕有著不錯的調養(yǎng)作用。


640 (1).jpg


督脈行于身后,過脊柱,絡腎,被稱為“陽脈之海”,總督一身陽氣;而艾草性溫而不燥,善行十二經絡及奇經八脈,溫經止血、散寒祛濕(藥典記載),充元氣而健體;生姜性溫,其解表散寒,可內外通透驅散寒濕。


除了鋪姜灸,在李良濟理療館還有雷火灸、木盒灸等艾灸項目,助您溫暖一冬天


640 (2).jpg
640 (3).jpg


2

泡腳保暖


腳被稱為“人體第二心臟”,腳是陰血的大本營,三條陰經都 匯集于此:足少陰腎經、足太陰脾經、足厥陰肝經。腎生血,肝藏血、脾統(tǒng)血,所以常泡腳對身體健康有多少好處,想必大家都知道。


640 (4).jpg


泡腳時,一定的水溫刺激腳部,可起到疏通經脈,促進血液循環(huán),調節(jié)氣血,平衡陰陽。


其中腳部的太沖、隱白、昆侖等穴位對改善虛寒有很大的幫助。


民間一直有“中藥泡腳勝吃補藥”的說法,在泡腳時適當加入一些中藥材,可以起到溫陽散寒、活血通絡的作用。


640 (5).jpg


這里為大家推薦李良濟泡腳方,是由艾葉、紫蘇、干姜、黃芪、甘草、合歡花、蒼術等,7味好藥,精細配比。


晚上泡上一盆熱水,能很好的滲透進皮膚,促進毛細血管吸收和血液循環(huán)。


睡前泡一泡,暖足暖身,趕走身心疲勞~


3

飲食驅寒暖身


飲食方面適當吃些具有暖身、溫補、壯陽作用的食物,如羊肉、韭菜、桂圓、山藥、板栗等。

還可以喝些有補益作用的藥膳湯,日常食材與中藥材搭配,藥借食力,食助藥威,二者相輔相成,相得益彰。


這里分享2個驅寒暖身湯,趁著周末為自己和家人做一頓暖身的美食吧!


紅棗老姜湯


一些人每到降溫,身體很容易畏寒、體虛,特別是女性,一到冬天就四肢發(fā)冷面色蒼白。改善畏寒體質可以采用食補的方式,自古以來就有喝紅棗姜湯的傳統(tǒng)。


取老姜和紅棗,放入砂鍋


640 (6).jpg


漢代著名醫(yī)家張仲景很多調脾胃的藥方,均是姜棗同用。大棗性溫味甘,生姜性溫味辛,辛甘化陽,二者搭配可以激發(fā)陽氣。


當然你也可以直接選擇李良濟紅棗老姜湯,無需燉煮,熱水沖泡即可飲用!


640 (7).jpg


中醫(yī)中藥理論認為,紅棗具有補虛益氣、養(yǎng)血安神、健脾和胃等作用,能潤心肺、止咳、補五臟、治虛損、除腸胃癖氣,還能安中養(yǎng)脾、平胃氣、通九竅、助十二經等。民間有“一日食仨棗,百歲不顯老”、“要使皮膚好,粥里加紅棗”之說。


干姜,溫中散寒,回陽通脈,溫肺化飲。(藥典)


而性溫的紅糖可通過“溫而補之,溫而通之,溫而散之”來發(fā)揮補血作用。


當歸生姜羊肉湯


640 (8).jpg


材料:當歸10克,生姜15克,羊肉500克,精鹽、味精、蔥各適量。


做法:將羊肉洗凈,切成小塊,與當歸、生姜、蔥共同放入沙鍋中,加適量清水,用大火煮沸,再用小火煮至肉爛湯成,加入精鹽、味精,再煮片刻即成。


注意:口干口苦,咽喉腫痛及大便干結人群慎用。